易倍新闻
DRC智库建言丨田辉:深刻认识和坚定践行金融工作的人民性emc易倍
2023年10月末召开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深刻把握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是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也是新时代新征程中国金融发展的重要指导原则。如何看待以及如何践行金融工作的人民性,将在很大程度上塑造我国金融体系的未来面貌,而这离不开所有利益相关者,包括各类金融中介机构、第三方金融服务机构、金融监管部门、金融配套政策制定部门等的共同努力、协同配合。
党的十八大以来,“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始终贯穿于党和政府的治国理政中,相应地,如何在行业发展中体现“以人民为中心”也成为中国金融业面临的一项重大课题。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其中一个要义就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这些论述表明,新时代新征程金融工作必须以人民性为基本立场和实施方法,否则就是对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的偏离。
金融工作的人民性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性质相契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的领导,而中国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马克思主义政党。这意味着,党领导下的金融工作必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必须坚持人民性,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满足人民多层次的物质文化需要作为金融发展的出发点,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金融发展的落脚点。
我国金融业正在努力朝着高质量发展转型。如何评估努力的方向是否正确、达成的效果是否可期,人民性是一把关键的衡量标尺。
金融业是服务业,只有坚持金融为民,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多元化的金融需求,才算是达成了金融的初心使命,高质量发展才有了立身之本。坚持金融工作的人民性要比发展普惠金融emc易倍立意更高、辐射更广、内涵更深。例如,如果说普惠金融更多瞄准的是小微企业、农民(工)、城镇贫困户、残疾人等,旨在为以往被排除在外的人群提供金融服务,那么在人民性指导下的金融体系,则立意为全体人民提供更高质量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增加其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坚持金融工作的人民性是要将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贯穿到所有金融业务当中去,在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的五篇大文章中都要有充分书写。由此,不仅有助于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增加人民群众对金融业的满意度和信任度,还有助于拓宽金融业务的源头活水,助力行业发展壮大,实现供需两侧双赢。
综上所述,坚持金融工作的人民性是未来我国金融发展的必然方向,不是金融机构出于社会责任可做可不做的事情,而是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以及朝向高质量转型进程中的必然选择。
面对纷繁复杂、海量多样的金融emc易倍需求,有限的金融资源应该如何分配才能最大程度地体现人民性?答案就是找到实体经济迫切需要和人民群众急难愁盼的最大公约数着力攻关。当前,我国这样的最大公约数议题有很多emc易倍,其中一个突出“痛点”就是普通民众投资渠道狭窄,储蓄向投资的转化机制不畅。可投资资产不足不仅导致我国预防式储蓄偏高,抑制了消费增长,也使得资本市场健康发展、养老财富储备稳步积累、收入分配持续优化等重要议题无法真正实现突破。拓宽居民的金融投资渠道、提高居民的金融资产回报率既牵系千家万户的利益,又联通千行百业的发展,正是我国金融体系,包括各类金融机构以及金融管理部门应付出更多资源和努力着力解决的重大议题。
金融行业的发展壮大,有两条基本实施路径:少数人参与、少数人受益以及多数人参与、多数人受益。过去20年,美国emc易倍保险业走的是前一条路径。从1998年到2019年,美国寿险市场保费规模从3494亿美元提高到6285亿美元,但同期拥有某一种寿险产品的美国家庭占比从69.2%下降到59.4%。新冠疫情期间发布的一项实证研究显示,美国居民金融财富每增加1美元,其个人定期寿险的保额就增加68美分,住房保险的保额则增加2.25美元。换句话说,在美国,财富越多意味着享受的保险保障越充足,发生意外时所获得的保险赔偿相应也越多,穷人则要么没有保险,要么保障不足。美国定期寿险等产品之所以更多惠及富人而不是穷人,研究者对此给出的解释既有穷人收入低、金融素养差等需求端因素,也有保险公司嫌贫爱富,更不愿意与低财富家庭合作等供给端因素。从保费规模持续增长的角度看,美国保险业仍然处于“发展”状态,但如果从寿险产品的覆盖面不断下降、保险拉大贫富差距等角度看,美国保险业的这种“发展”显然并不值得称道,不是我们追求的目标。当然,受发展历史较短等因素影响,现阶段我国不少金融保险产品/服务的覆盖率仍远低于美国,但在由低水平向高水平进阶的进程中,务必要吸取美国的教训,不能一味地只追求规模的增长,而应该同时将覆盖人群、受益人群的持续扩大纳入考核体系中,这才与金融工作的人民性更加契合。
金融发展强调“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可能会在某些时候受条件不具备等因素影响有较大的实现难度,或者在推进过程中产生一些扭曲。有鉴于此,建立更加系统性的政策支持体系就变得尤为关键。如果能够建立起促使金融供给者和需求者利益协同、意愿一致的激励相容机制,人民性的实现将变得更加顺畅容易。一个典型例证是个人养老金制度。个人养老金作为我国养老金融的重要组成部分,从2022年11月下旬在36城率先启动以来,目前已经运行超过一年,开立账户人数超过5000万,相关金融产品超过700款。尽管取得了积极进展,但实施中的部分问题也日益凸显,包括开户多、缴存少现象较为严重,中低收入人群参加率偏低,人均缴存水平远未达到上限值,投资收益不理想,等等。人社部近期表态要“推进个人养老金制度全面实施”,这有利于惠及面的扩大,当然是好事。但从群众的实际需求出发,如果举措仅限于放开试点、全国铺开,还不足以破解上述问题,参保条件的进一步放松、业务办理流程的进一步增效、财税政策的进一步精准、资本市场政策的进一步倾斜都是必不可少的。只有通过系统性政策激励不断提高个人养老金制度的普惠性、公平性和有用性,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才能得到充分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