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倍新闻

emc易倍《中国金融》|发挥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重要作用

2024-02-20
浏览次数:
返回列表

  2024年,农村金融工作应围绕优化资源配置、促进农村产业升级、提高农村居民收入水平的目标更上一个台阶

  当前,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守好“三农”基本盘至关重要、不容有失。以此为目标,2023年农村金融工作围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这一主题,在不断健全农村金融政策体系、充分发挥农村政策性金融作用、扩大农村金融基础设施覆盖面、加快农村金融机构转型等方面取得较好进展,涉农贷款持续增长,农业保险提质扩面。

  以《中央 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为指导,各部委联合出台多份有利于强化农村金融内部协调配合机制的文件,包括《关于金融支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指导意见》《关于扩大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实施范围至全国所有产粮大县的通知》《关于延续实施支持农村金融发展企业所得税政策的公告》等,这些文件从多角度明确强化精准滴灌和正向激励,通过加大货币政策工具支持力度、扩大粮食作物入保范围、对农户的利息收入和保险公司涉农业务保费收入给予一定税收优惠、加强财政金融政策协同,形成农村金融综合政策体系。

  农村政策性金融机构强化创新引领功能,加大对高标准农田建设、农业科技创新、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的金融支持力度。2023年,农业发展银行全面贯彻落实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聚焦农业农村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持续加大支农惠农力度,以农业政策性金融助力夯实“三农”基本盘,2023年累计发放贷款2.78万亿元,净增贷款1.05亿元,贷款余额8.79万亿元,同比增长13.57%。

emc易倍《中国金融》|发挥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重要作用

  一是全力支持粮棉油购销储与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筑牢粮食安全根基。全面开展粮食供应链金融业务,贷款延伸至产区种植、流通物流、加工和销区市场供应,推进粮食产销区衔接,累计发放粮棉油贷款8281.91亿元,支持粮食收储市场份额在50%以上。全面开展生猪养殖全链条金融服务,实现涉及生猪链条的种猪、饲料、养殖、屠宰加工、冷链物流等产业链环节全覆盖,发挥农业政策性金融对生猪等重要农产品的跨周期和逆周期调节作用。二是创新服务“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激发粮食产业活力。发挥“银政企”一致协同人机制作用,积极探索“土地+”新模式,推进高标准农田“投融建运管”一体化运作,累计发放农地类贷款3021.61亿元,在国内金融系统占比约70%;大力支持农业科技发展,积极助力种业科技、新型数字技术在农业领域的推广应用,累计发放农业科技贷款514.25亿元,贷款涉及现代种业、农机装备、高效农业、智慧农业、绿色农业、科创平台等领域。三是持续提升巩固拓展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衔接成效,夯实农业发展基础,累计发放“巩固衔接”贷款8150.97亿元。四是助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动体制机制创新,累计发放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贷款885亿元,增强对农业产业的带动作用。五是大力推动农村流通体系建设,提高农产品流通效率,持续加大对农村流通体系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信贷支持力度,累计发放贷款968.6亿元。

  2023年,金融部门加大力度推进农村基础金融服务全覆盖,引导银行保险机构向空白地区设立网点、延伸金融服务,推动城乡基础金融服务均等化。全国银行机构网点覆盖97.9%的乡镇,基本实现乡乡有机构、村村有服务、家家有账户,有效满足了农村居民现金存取、汇款、生活缴费等方面的需求。健全多元主体协同参与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农村中小金融机构依托网点优势和信息优势,着力满足农村居民个性化、特色化的金融需求;国有大型金融机构发挥体量和管理优势,精准把握乡村振兴和农业强国建设重点领域的融资与风险防控需求,农村金融基础服务供给不断完善。

  从方案已落地的省、自治区改革来看,主要有统一法人模式、自上而下控股的金融控股公司模式和由全省(区)农信机构自下而上参股的联合银行模式。2023年辽宁农商银行、河南农商联合银行和山西农商联合银行获批筹建,三家银行陆续召开股东大会,选举董事,审议公司章程,完成工商登记,挂牌成立。2023年12月,广西农商联合银行、四川农商联合银行、海南农商银行获批筹建,另外,甘肃、新疆将组建农商联合银行。从2005年上海的统一法人模式、2008年宁夏的金融控股公司模式,到近年来浙江、河南等的联合银行模式,“一省一策”的省联社改革方案总体上体现了趋于集中的模式探索,但也需要立足实践更加系统全面地对农村金融机构的多元化改革进行研究。

  2023年人民银行积极发挥在引导信贷总量、结构、价格方面的作用,继续完善存款准备金政策框架,对服务乡村振兴金融机构实施优惠存款准备金政策,落实农业银行三农金融事业部考核降准政策,发挥好支农支小再贷款的牵引带动作用,加大对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的金融资源倾斜力度,积极引导金融机构做好春耕备耕、粮食安全、种业发展、高标准农田建设和易地搬迁后续服务等乡村振兴重点领域金融服务,积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力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发展。涉农贷款投放稳步增加。在资金投向上,重点加大对农村产业升级的支持力度,大力支持优势特色产业发展,支持地区主导产业、农产品精深加工等新产业新业态。积极支持各类农业园区建设,助力逐步构建以产业园为引擎、以产业集群为骨干的乡村产业发展模式。2023年全国农业担保政策体系日趋完善,农业担保业务规模快速扩大emc易倍,收取的平均担保费率仅约为0.5%,远低于担保行业平均费率水平,有效缓解了农业融资难题。2023年末本外币涉农贷款余额56.6万亿元,同比增长14.9%;2023年末本外币涉农贷款增加7.43万亿元,同比多增1.21万亿元。六家国有大型商业银行涉农贷款余额总计超20万亿元,占全部涉农贷款余额的35%以上,积极发挥了农村金融体系的国家队、主力军作用。

  2023年农业保险通过多点创新提升护航农业能力。在灾情面前,我国农业保险充分发挥了“稳压器”和“助推器”的作用,为“三农”发展“遮风挡雨”。2023年6月,太保财险在惠州市开展商业性水稻气象指数保险试点,为农户提供62万元的气象风险保障。2023年中原农险承保河南97个县区冬小麦3473万亩,覆盖农户348万户次。

  稻谷、小麦、玉米三大主粮农业保险覆盖率达到70%以上,农业保险承保农产品品种达500余个,地方特色险种以奖代补试点扩大至全国范围,为地方优势特色农业规模化、产业化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财政补贴政策持续优化,2023年中央财政安排保费补贴477.66亿元,同比增长9.9%。全国乡镇基本实现保险服务全覆盖,农业保险已覆盖农林牧渔领域。2023年我国农业保险保费规模达1429.66亿元,同比增长17.24%;农业保险覆盖农户1.64亿户次,提供风险保障4.98万亿元。

  展望2024年,农村金融工作在2023年已取得较大成绩的基础上,应围绕优化资源配置、促进农村产业升级、提高农村居民收入水平的目标,重点在以下方面更上一个台阶。

  进一步处理好政府与市场关系,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引导作用,构建财税与金融协同支农政策体系。农业发展银行作为唯一涉农政策性银行,为农业农村发展提供低成本资金支持。商业银行通过优化经营业务,提供高效的涉农信贷支持。农业信贷担保公司发挥自身在担保领域的优势,成为地方政府推进乡村振兴的有力抓手,通过分险降低银行风险敞口,着力缓解银行的风险顾虑,为农村金融需求主体提供信用背书。涉农保险公司整合财政部、农业农村部、金融监管总局的支持政策,为农村金融需求主体提供风险保障。

  长期以来,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存在较为单一、同质化、与农业生产周期不匹配的问题,要进一步提高金融产品对需求多样化的适应性,创新农村金融产品,提供和不同的农业生产周期匹配的差异化金融产品。以农业保险为例,2023年我国不断健全农业保险政策体系,持续推动农业保险创新发展,实现农业保险的高质量发展。但同时也应看到,农业保险发展与农业现代化的需求相比仍有一定差距。农业保险产品不够丰富,服务不够完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现代农业所需的涉农险种还得不到有效满足。面对新需求,农业保险还要继续提质扩面,更好地为广大农民增收致富提供保障。

  目前银行信贷是农村金融资金供给的主力军,农村金融应增加资金供给来源渠道,充分发挥债券市场融资功能。始于2018年的乡村振兴债用较短时间在绝对规模上实现了较快增长,但从相对规模来看,其在农村金融市场中的占比仍较低。当前可结合各地实际情况,进一步健全乡村振兴债的发行与交易机制,强化债券市场管理,完善债券市场配套服务,筹集资金服务高标准农田、农产品生产基地和农村基础设施等的建设。

  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与更新换代给农村金融带来了新的机遇。数字技术赋能农村金融有利于提高农村金融机构的风险防范能力,为农村金融需求主体定制个性化服务方案;有利于加快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完善农村居民信用记录和信用评价体系,使农业经营主体的信用评估结果实现跨地区查询,最终促进建立农村金融数据信息共享平台,提高各项农村金融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有利于推进农村金融线上智能服务,全面提升农村金融服务的“质、效、面”。

  农业是固本安民之要,农村金融是农业的血脉,国家非常重视农村金融工作。2024年,随着体制机制不断完善,产品和服务不断丰富,金融科技不断创新,农村金融也将迎来新的发展。■emc易倍emc易倍

搜索